卖炭翁 唐 白居易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
半匹红纱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。一、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叙事诗,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貌,揭破了“宫市”的掠夺本质,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级直接聚敛、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。表达了对劳感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凉的生活。开头先归纳综合交接人物的基本情况,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精练传神的描绘,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”,写两鬓可见其苍老,写面庞、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,接着用一问一答,将老翁的运气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牢牢联系在一起-----这炭是老翁的全部生活依托,但也不外是换取起码的温饱而已。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”,这一极端反常、扭曲的矛盾心理,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凉境遇。这一点与白居易《观刈麦》诗中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的心理如出一辙,而其泉源都在于社会的不公正。
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。诗人有意将他放在雪后这样一种极其严寒的天气情况下(俗话说“下雪不冷化雪冷”),天气已如他所愿,他强忍饥寒,满怀希望的“晓驾炭车碾冰辙”,挣扎着来到“市南门外” “泥中歇”,更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。
第二节写“宫使”对卖炭翁的掠夺,前四句描绘“宫使”胡作非为的丑陋行径,“翩翩”写出其横冲直撞、趾高气扬的行动和神态,“手把 ”“口称”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,“回 ”“叱”“牵”这着一连串行动,则描画出其蛮不讲理、蛮横凶残的面目。后四句 写被掠夺的效果写。“一车炭,千余斤”极言其多,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,却只因为是 “宫使驱将”所以“惜不得”,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,几多无奈,几多悲愤,几多绝望尽在其中。
“半匹红纱一丈绫”,数量少少,价值极低,与“一车炭,千余斤”组成强烈的反差,宫使竟将其充炭直,明显是青天白日下赤裸裸的抢劫,却要打着宫市的旗号,无耻的嘴脸更是袒露无遗。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,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破和控诉,对劳感人民的深切同情,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形貌中,这是《卖炭翁》感人至深的原因。二、写作配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《新乐府》五十首诗中的第三十二首,作于元和四年。题下自注“苦宫市也”,说明晰诗的主旨,一是指黎民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,二是指阉人的恶行破坏了宫市之名,毁了皇家的声誉,既为民生叫屈,又为皇上担忧。
“宫”指皇宫,“市”是“买”的意思。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,宫中日用所需,不再经官府承办,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,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,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,甚至不给分文,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,黎民深受其害,韩愈一语道破:“名为宫市,其实夺之。”三、作者作品选自《白居易集》。
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车下邽。生于河南新郑,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白居易与元稹 共称元白,与刘禹锡并称刘白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代表作有《琵琶行》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 ,我们学过他的《钱塘湖春行》 四、本诗体裁:古体诗(乐府诗) 题材:讽喻诗从表达方式上说是叙事诗五、 诗句赏析,。1、 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
解词:翁,是古代对暮年男子的称谓另外另有, “叟”“父,读三声” 薪:木料。译文: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,烧炭。
内容:归纳综合交接人物的基本情况。2、 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[苍苍)灰白译文:他满脸灰尘,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,两鬓的头发已经灰白,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。
赏析:(1)肖像形貌,形貌了卖炭老人两鬓苍苍、灰尘满面,十指黑黑的形象, 写两鬓可见其苍老,写面庞、十指可见其劳作之艰辛,表达作者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(2)细节形貌,就抓住卖炭翁三个部位, 他的面、两鬓、十指。写了三种颜色。
烟熏色,灰白色,另有玄色 ,描画老人苍老悲苦的这个形象, 饱含着对卖炭翁的同情。(3)对比:两鬓花白与“十指黑”的对比,卖炭翁年迈与艰辛、劳苦鲜明对比,表达作者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(4)侧面3、 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何所营:做什么用。营,钻营。
译文:卖了炭,获得一点钱,拿来做什么用呢?只不外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。赏析:运用设问修辞,一问一答,将老翁的运气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精密相连,炭只能换取温饱,是全部生活依托,扩展了反映民间痛苦的深度与广度,表达作者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4、 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译文: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,但他却担忧炭价太低,只盼愿天气越发严寒。
赏析:运用心理形貌,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,体现卖炭翁反常、扭曲的矛盾心理,完全可以明白卖炭翁“心忧炭贱”,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凉境遇,表达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5、 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晓:早晨译文:昨天夜里,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,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,套上牛车,轧着冰冻的车辙印赶往集市。
内容:老翁清早赶车卖炭的情景。赏析:(1)情况形貌,形貌了雪大、路滑 ,门路难行,以及严寒的情况,渲染凄清气氛,烘托老人卖炭的辛苦,表达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(2)炼字:“辗”这个字,写出了天气严寒, 门路结冰,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,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,说明晰卖炭翁的勤劳。
(3)行动形貌,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,读之如在眼前。表达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5、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
〔市〕都会中划定的集中举行生意业务的场所。唐代长安有东、西两市,各有东、西南、北四门。
译文:牛也十分疲倦,人也很饿了,太阳已升得很高,他便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路上歇息。赏析:“牛困”“人饥”运用互文,写出因路途遥远, 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。“泥中”写出老人歇息的情况恶劣, 突出老人卖炭艰辛,表达对劳感人民的同情。
6、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〔翩〕轻快的样子。(黄衣使者白衫儿)黄衣使者,指太监。白衫儿,指太监手下的爪牙。
译文: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,那是谁呀?是皇宫里派出来采办的阉人和差役。赏析:“翩翩”本意是轻快的样子,形容举止洒脱,这里表现宫使横冲直撞、趾高气扬的形象,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而凄惨的形象,形成了鲜明对比,揭破了唐代宮市的罪恶。
宫使是个怎样的形象? 横冲直撞、趾高气扬的形象。7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(文书〕公牍。
敕(chi)指天子的下令。回:调转。叱:吆喝。
〔牵向北)长安城宫廷在北面,集市在南面译文:他们走到卖炭翁前,手持公牍凭证,装模作样自称是奉旨办货,说着,就让车子调转偏向高声呵叱着牛,往北边皇宫偏向赶去。赏析:运用行动形貌,“手把 ”“口称”见其仗势欺人、专横跋扈,“叱”“牵”这一连串行动,则描画出宫使及其爪牙蛮不讲理、蛮横凶残的面目,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的批判。
8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〔将)助词,用于动词之后。
〔惜不得〕吝惜不得。译文:那译文:一车木炭,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啊,就这样眼睁睁的被宫使拉走,老翁虽然捶胸顿足、万般不舍,却也无可怎样。
赏析:心理形貌,体现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,却又无可怎样,以及悲愤绝望的心理,表达对劳感人民的同情,对统治阶级的批判。9、 半匹红纱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。
(红纱 一作:红绡 “直”同“值”。译文:效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色薄绸和一丈白绫,把它搭在牛角上边,说是用来充抵炭钱。赏析:“半匹红纱一丈绫”,数量少少,价值极低,与“一车炭,千余斤”组成强烈的反差,反衬了宫使的巧取豪夺, 揭破了统治阶级无耻的嘴脸。
6、 写作手法 对比 7、 情感基调: 悲凉八、 思想情感:通过讲述了一个阉人及其爪牙抢夺黎民财物的故事,揭破了“宫市”的掠夺本质,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级直接聚敛、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。表达了对劳感人民的深切同情,对统治阶级的批判。
九、训练(一)明白性默写1、《卖炭翁》中,作者运用烘托的手法,突出卖炭翁年迈以及生活艰辛的句子, , 2、 《卖炭翁》中形貌卖炭翁肖像的句子 , 3、 《卖炭翁》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运动的句子是 , 4、《卖炭翁》中揭破宫使仗势欺人,蛮不讲理的语句 , (二)1、下列对诗歌明白有误的一项是( )A、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”以外貌形貌体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劳作。B、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”,以心理形貌反映了卖炭翁悲凉的生活境遇。
C、“一车炭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”以神态形貌体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。D、“半匹红绡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”以行动形貌揭破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。2、下列对诗歌明白赏析正确的一项是( )A、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,也是一首叙事诗,从题下自注“苦宫市也”也可以看出是的主题在于揭破唐朝宫市的公然掠夺性。
B、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,他与李白杜甫一样,都是著名诗人。C、全诗完整的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由,描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,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。D、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”中运用叙述,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”,则运用说明 全诗笔法简练,富有体现力。3、下列对诗歌明白有误的一项是( )A、《卖炭翁》一诗揭破了宫市的毛病带给劳感人民的不幸,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感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B、“称敕”“牵”几个简练而有力的动词,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犷悍掠夺。C、“手把文书口称敕”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相互往来的平行公牍, 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“ 敕”,这两个词体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,巧取豪夺。
D、“牛困人饥日已高”七个字,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历程,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,路远、车重、雪厚、人苦。(三)问答题 1、 《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》和《卖炭翁》思想情感和写法上的异同。答:形式方面:《卖炭翁》有七言句《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》有三言、七言、九言。
用韵灵活,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,还可以中途换韵,不讲求平仄、对仗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》属于歌行体,《卖炭翁》属于乐府体。思想情感: 《茅屋》偏重于表达自己盼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,而 《卖炭翁》 更多是对底层劳感人民的悲凉遭遇的深切同情。写法上: 都有较强的叙事性,也有比力精彩的形貌。
《茅屋》末节有心田独白,是直接抒情,《卖炭翁》只是记叙和形貌,没有看法和情感的直接表达。2、 卖炭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揭破了怎样的社会现实。
答:讲述了一个阉人及其爪牙抢夺黎民财物的故事:卖炭老人历尽艰辛烧出的一车炭,被阉人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买走,这揭破了其时阉人家借宫使之名强取豪夺,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。3、总结本诗 对比手法的运用 (1)卖炭翁的艰辛劳作,生活不易和 这个宫使的巧取豪夺 对比(2)是卖炭翁的悲愤无助和宫使的犷悍无理形象的对比(3) 人牛困人饥与翩翩而来的宫使对比。
(4)就是千余斤炭的价值 和这个卖炭的所得举行了对比 (5)衣单与愿天寒矛盾心理对比,写出了卖炭翁想要卖掉木炭买衣时的迫切心情。卖炭翁愿天寒时木炭卖个好价钱的希望与木炭被掠夺的绝望的对比 揭破了宫市的黑暗,表达作者对劳感人民的艰辛与不幸 的同情,抨击了统治阶级 3、 整首诗接纳叙事和形貌,就越发显得的蕴藉深沉4、 情节上由哪几部门组成? 答:由 烧炭、运炭, 炭被抢这三部门组成的。
本文关键词:欧亿体育APP官方网站,欧亿体育app登录入口,欧亿体育下载
本文来源:欧亿体育APP官方网站-www.wdh100.com